更新时间:
参考消息网1月8日报道 《日本经济新闻》1月6日刊发题为《印尼要成为发达国家须跨越资源和人口陷阱》的文章。文章编译如下:
对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·苏比延多来说,2025年是他努力实现雄心勃勃目标的关键之年。他肩负着使印尼在2045年独立100周年时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一重任。要把这个国家打造成经济强国,需要做些什么呢?
印尼之前推进铁路、公路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,培育了镍、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加工产业。除了新冠疫情肆虐的两年之外,印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(GDP)几乎每年都保持在5%左右的高增长率。新政府提出在保持这种势头的同时,在五年任期内将增长率提升至8%的目标。
不过,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,印尼2025年和2026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将在5.1%左右,2027年也仅为5%,与8%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。
普拉博沃从佐科那里沿袭了“黄金印尼2045”这一长期愿景。目前印尼的GDP为1.4万亿美元,居世界第16位,而印尼政府计划到2045年将其提高到居世界第五位的7.3万亿美元。
如果在未来20年里印尼能保持5%的年增长率,上述目标就有可能实现。但鉴于印尼工作年龄人口(15岁至64岁)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2030年前后开始下降,尽快另找突破口也许更有可能实现目标。
在产业结构方面也许可以采取一些办法。从印尼的GDP构成来看,服务业占45%,农林水产业占13%,矿业占11%,而吸纳就业岗位较多的制造业仅占19%。由此可见印尼经济依赖巨大的内需和棕榈油、天然橡胶、煤炭、天然气等资源出口。
人口分别约为1亿和7000万、但资源匮乏的越南和泰国,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约为24%,资源丰富但人口只有3400万的马来西亚,制造业占比为27%,均高于印尼。
泰国依靠汽车、马来西亚与越南依靠电机和电子产品出口拉动经济,可以确保经常项目顺差,但印尼除了资源价格高企的时期以外,经常项目逆差已成为常态。巨大内需确实是优势,但由于制造业基础薄弱,在国内消费恢复期,生产资料的进口将增加。如果经常项目收支恶化,印尼本国货币就会贬值,进而导致经常项目收支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。
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人口是支撑经济的支柱,但同时也可能成为提高经济增长率的障碍。印尼能否摆脱“资源和人口大国”容易落入的陷阱?这一点关系到普拉博沃能否使印尼跻身发达国家。(编译/刘洁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