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
国际商报记者 刘昕
1月5日,海关总署出台支持新时代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15项措施。措施围绕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、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、筑牢国门安全屏障、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,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形成大保护、大开发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。
近年来,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动下,西部地区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,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。其中,外贸实现较快发展呈现出不少积极变化,进出口增速居各区域之首。
海关数据显示,2020年至2023年,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由2.96万亿元增长至3.74万亿元,年均增长8.5%。2024年前三季度,西部地区的进出口2.92万亿元,同比增长了8.9%,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增速高出全国整体3.6个百分点,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到9%。
不只是外贸规模,西部地区外贸产业也在持续提质升级。2024年前三季度,西部地区出口机电产品1.18万亿元,同比增长13.3%,增速高于全国同类产品整体水平。其中,计算机及其零部件、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6.7%、27.2%,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30%和22.7%;“新三样”产品西部地区出口同比增长了7.9%;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专用装备相关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2.6%。
如何高水平服务西部地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?除了西部地区开放口岸建设,也需要提升开放通道能级,释放开放平台动能,促进开放发展协同。记者发现,此次出台的措施具体且有针对性,比如,支持有需要且符合条件的地区按规定程序申请口岸开放或扩大开放,丰富和完善口岸功能;探索创新江海联运、铁海联运等海关监管便利化措施,支持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;支持成都、重庆、昆明、西安、乌鲁木齐等建设国际航空枢纽;在西部地区探索开展综合保税区“区港一体化”等。
西部地区有着自身的优势产业,经营主体展现出旺盛的活力。2024年前三季度,西部地区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3.6万家,同比增加了14.6%,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12.8%,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9%。如何高质量支持其扩大特色产业集群、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、创新新业态新模式创新、稳定边境贸易有序?
此次出台的措施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支持传统产业进口先进技术、重要设备、关键零部件等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;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外企业申请开展“两头在外”的高附加值保税维修业务;加大特色农食产品品牌培育力度,推动蔬菜、水果、茶叶、中药材、酒类等优势特色产品扩大出口;同时支持保税研发、保税维修、保税再制造、保税展示交易、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在西部地区落地。
打造一流的口岸营商环境,是推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。
为此,近年来,西部地区海关着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,优化企业服务质效,深化监管服务协作,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。后续,海关部门将进一步支持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口岸城市纳入(海关总署牵头开展的)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(之列),支持更多海关改革举措优先在西部地区复制推广;构建西部地区海关协作机制,强化西部地区海关协作,密切西部与中部、东部区域海关协作联动等纳入其中,也进一步凸显了高标准支持西部地区开放的用意。
筑牢国门生态生物安全防线,保证粮食、能矿资源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,高效能维护安全发展环境与促进西部大开发同等重要。措施也涵盖了建立完善动植物疫情疫病联合监测控制机制;深化中欧(亚)班列运粮指运地检验检疫改革等。
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指导西部地区海关充分发挥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作用,推动15项支持措施落地见效,助力优化区域开放布局,合力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,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。
来源:国际商报